“你的手抬得不夠高,你的表情不夠豐富,你的握筆姿勢不夠對......”在仁懷市鹽津街道羅家壩老年學校,老師們細心的對每一個學員進行指導。近日,記者在羅家壩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采訪時,正在該社區老年學校跳舞、練習二胡的老人們紛紛表示,居住在這個社區很有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不管是星期天,還是節假日,羅家壩社區老年學校都人聲鼎沸,熱鬧非凡。無論是社區的老年人或是小朋友,來這里學習唱歌的、拉二胡的、書法的、跳舞的、下棋的,總能得到老師的精心指導,找到幾個興趣愛好一樣的朋友在這里學習、交流、切磋。
羅家壩老年學校的開辦,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,還搭建平臺,讓他們在這里繼續發揮余熱,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
羅家壩社區的3位老年人在練習二胡 張忠寧 攝
整合上級資金、提升辦學標準。羅家壩社區將上級的老干部活動經費,退休干部黨支部工作經費,社區建設經費,文化活動服務經費,功能室建設經費等進行整合,將資金集中起來統籌安排,按照標準進行集中打造,避免重復建設,浪費資金,確保資金發揮最大效益,學校建設標準規范。
羅家壩社區老年學校學員在揮筆書法 張忠寧 攝
整合社區資源、改善辦學條件。羅家壩社區有書法室、健身房、樂器室、棋牌室、舞蹈室等活動場所,但使用率并不高,沒有充分發揮作用。羅家壩老年學校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,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升級打造,安裝安全設施、燈光、音響、多媒體等教學設備。通過整合,老年學校有了標準的教室和活動室及活動場地,極大地改善了社區老年學校辦學條件。
羅家壩社區的老人們載歌載舞 張忠寧 攝
整合學教隊伍、提升教育質量。按照學員的興趣愛好和意愿,羅家壩老年學校開設音樂、舞蹈、書法、詩詞創作四個班,學員有一百多人,學員們熱情很高,但教師的聘任曾經讓羅家壩老年學校非常頭疼,外聘教師花費較大,社區難以承擔,教師和學員溝通也存在困難。社區經過探索采取了兩種方式解決了沒有老師上課的難題。一是社區對老年同志進行廣泛宣傳發動,招募志愿者擔任老師;二是選取有相關教學經驗和專業技能的老同志來為學員上課。實踐證明,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效果非常好。老師教得細心、耐心、用心,學員們也學得開心。
鹽津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熊登碧告訴記者,在創辦老年學校的道路上,鹽津街道還在不斷探索,計劃今年在每個社區創辦一所老年學校,擴大老年教育的覆蓋面。同時,鹽津街道將結合自身實際,不斷整合各類資源,破解老年教育工作發展難題,走出一條符合社區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。